中新网石家庄12月5日电 (赵丹媚)河北省政府新闻办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今年以来,河北加大京津农业项目转移承接力度,截至目前,已承接京津农业产业转移项目249个,签约引资额达820亿元,以先进科技、研发力量、大企业投资、大项目落地带动河北农业产业发展。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苗冰松说,今年以来,河北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工程、科技研发推广等一批重点项目,夯实粮食生产根基。聚焦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奶业、畜禽养殖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集中实施五大千亿级工程项目,加大京津农业项目转移承接力度。
此外,河北不断推动“净菜进京”,与北京共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52家,累计达115家,全部纳入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名录,切实提高北京市场蔬菜日常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
截至11月底,河北纳入农业重点项目平台项目2880个,总投资4943.5亿元、已完成投资95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1.7亿元、134.5亿元,落地投资额占年度目标(1000亿元)的95.9%。全省共签约农业招商项目684个,签约引资额1919.6亿元,占年度目标(1800亿元)的106.6%。(完) 【编辑:钱姣姣】
中新网吕梁12月5日电 题:聚焦特优农产品 昔日贫困地走出振兴“致富路”
作者 范丽芳 刘生锋
红枣、茶叶、高粱、小米……近年,山西临县雷家碛乡聚焦特优农产品,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逐渐走出一条振兴“致富路”。
雷家碛乡有户籍人口19471人。过去,该乡基础差、底子薄,整体发展水平低,是全县最贫穷落后的地方。脱贫攻坚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雷家碛乡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三农”,打造发展新“引擎”。
图为雷家碛乡航拍景。刘生锋摄
乡村要发展,产业必振兴,雷家碛乡乡长张楷对此深有体会。临县是中国红枣之乡,红枣种植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临县深挖红枣资源优势的同时,雷家碛乡积极推动红枣产业链全面转型升级。
其间,雷家碛乡与企业签订红枣林地流转协议,流转收入178.2万元,带动1965户枣农增收;通过打造临县最大的枣芽茶采摘示范基地,带动375户枣农在家门口就业;与临县青塘粽子产业园合作生产优质红枣,带动463户枣农稳定增收。
临县深挖红枣资源优势的同时,雷家碛乡积极推动红枣产业链全面转型升级。刘生锋摄
双井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桃是带领村民采摘枣叶子增收的第一批“能人大户”:“村里大部分是留守老年人,每年5月到8月,能收入7000元到1万元,不用等红枣下树,枣农就有收入,提高了枣农自愿管理枣树的积极性。”
雷家碛乡还立足优势产业,与酒企合作,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酿酒红高粱种植14000余亩,让2024户农户,户均收入6800元,与种植玉米比较,户均增收2700元。
小米种植在雷家碛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基于此,雷家碛乡扶持引进集农业生产技术开发、咨询、推广和粮食加工生产为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注册开发小米品牌产品。从加工到包装,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不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家乡的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土壤。今年32岁的高小聪与哥哥高文春联手,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做得风生水起。随着粉丝量的增加,临县的红枣、核桃、肾形大豆等长在深山的“宝贝”,开始走向北京、上海、江苏等全国各地,每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上述数字化赋能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模式,正在为雷家碛乡的发展赋能助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