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还是落实中方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都有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与繁荣
今年10月,我赴华参加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非常清晰地概括了过去10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既展现了宏阔的历史视野,又极具前瞻性。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引发现场嘉宾的热烈反响。通过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发展民生项目、推动民间交往、促进文明对话等,共建“一带一路”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各国发展增添新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清楚表明国际社会对这一倡议的支持。10年来,该倡议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消除极端贫困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消除极端贫困,这已由中国的成功实践所证明。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先后创立,有助于提升全球经济治理的有效性,也有助于缓解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共建“一带一路”倡导的合作共赢精神有利于世界摆脱当前面临的冲突和危机,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未来。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局势动荡不安,没有国家能在充斥着零和思维的地缘政治博弈中成为真正赢家。人类要不断发展,就必须向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共同努力,这也正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努力方向。
如今,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全球南方国家正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遗憾的是,西方一些政客信奉丛林法则,认为中国对西方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构成威胁,不断利用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歪曲抹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种做法源于他们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和当代中国的无知。我希望通过在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开展的工作,让更多欧洲人明白共建“一带一路”在促进全球发展与合作方面的诸多益处。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国际对话交流。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东西方文明开展更多交流对话,这是促进更深层次合作的重要基础。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还是落实中方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都有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与繁荣。
(作者为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5日 03 版) 【编辑:叶攀】
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 (记者 李姝徵)古典舞、爵士舞、瑜伽……上海市民陈乐惊喜地发现,“家门口”的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上新”了一批夜间“培训课程”。
“我报了爵士舞课程。上了半个学期了,体验特别好。”在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乐说,离家步行只需10分钟,课程价格却只有培训机构的三分之一。“家门口”的“艺术夜校”服务让她直呼:“真香”。
而这些“真香”课程,源自上海浦东新区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率先探索。
上海浦东率先探索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新范式。民众正在体验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瑜伽课。上海市浦东新区官方供图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因超65万人争抢1万个课程名额而“火爆出圈”。市民艺术夜校的火爆,既体现了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急需官方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
场馆五点准时闭馆,青年五点未必下班;人群基本“老老小小”,活动总是“不新不潮”……三年前,上海浦东新区瞄准民众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长期存在的诸多痛点,率先探索延时服务。
以浦东新区周浦镇为例: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采取“早延时”“晚延时”,将服务时间拓展至早上6时至晚8时30分;位于周浦的上海傅雷图书馆则推出“深夜书房”,为上班族提供夜间“阅读空间”。
在浦东的公共文化场馆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早上的文化服务中心是“银发族”的主场,舞蹈团队、太极拳团队,在此训练表演。晚上的图书馆里,白领们正在“夜读”,累了还可点上一杯咖啡提神解乏。
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宣传委员齐卫平介绍,自从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推出后,周浦大大小小的公共文化场馆吸引了约70余万人次参与,“非常受欢迎”。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体旅游局局长孙毓表示,文化中心夜间服务和内容创新需求很大、呼声很高。
浦东新区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再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升级版”。当日,浦东印发《浦东新区全面深化推进公共文化延时服务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日均12小时、每年365天”的“白加黑”延时服务时间标准,和“大于三分之二服务面积”的空间标准。
与此同时,据此间官方表示,浦东还在全国率先启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标准化研究,力争出台关于延时服务的首个地区性标准文件。
“它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我们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延伸,但它不是简单的延长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乘虎表示,而是“时间对表,内容对心”——延时开放,贴合民众的日常生活“时间表”;并且提供的内容,能精准满足民众的需要。
“当这样的延时开放变为一个常态化,当我们不再认为公共文化机构是我们退休以后再考虑去的场所,”杨乘虎认为,这才是公共文化最重要的初心和本质,“那就是造福于民,服务于民,以人民为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宣传部部长黄玮表示,以“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为目标,浦东打造的延时服务新范式,将刷新人们对公共文化的认知,“让更多人群走进来,心心念念想要来,欢天喜地就爱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