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2月5日电 (记者 周毅)5日,首届中国(綦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重庆举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投资合作协议,总金额42.25亿元,将打造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食品产业新地标。
图为首届中国(綦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中新网记者贾楠摄
据悉,重庆綦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食品原材料,以100万头生猪、30万只黑山羊、10万亩草蔸萝卜、7万亩辣椒为依托,深耕食品精深加工,形成了火锅产业、特色预制食品产业、特医特膳休闲食品产业三大产业布局,2022年食品加工类企业实现总产值近40亿元。
重庆綦江迄今已有1400多年州县建制历史,不仅有红色文化、版画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共生。还有轻合金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两个主导产业,火锅食材、信息安全、天然气化工、装配式建筑4个特色产业集群,以及1.2万亿方页岩气正在整体连片开发。
本次大会以“多彩綦江、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大会期间还将举办火锅消费周、全国知名食品展、北渡鱼王争霸赛等活动。
大会现场,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有千介绍,食品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食品工业常年占到轻工业经济总量的40%以上。在现在的市场经济阶段,食品工业逐渐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食品种类和品质也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提升。
刘有千说:“食品行业依然面临着消费者不够信任或者说不敢信任的信任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这是一条红线,绝对不能过界。”(完)
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 (记者 李姝徵)古典舞、爵士舞、瑜伽……上海市民陈乐惊喜地发现,“家门口”的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上新”了一批夜间“培训课程”。
“我报了爵士舞课程。上了半个学期了,体验特别好。”在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乐说,离家步行只需10分钟,课程价格却只有培训机构的三分之一。“家门口”的“艺术夜校”服务让她直呼:“真香”。
而这些“真香”课程,源自上海浦东新区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率先探索。
上海浦东率先探索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新范式。民众正在体验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瑜伽课。上海市浦东新区官方供图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因超65万人争抢1万个课程名额而“火爆出圈”。市民艺术夜校的火爆,既体现了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急需官方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
场馆五点准时闭馆,青年五点未必下班;人群基本“老老小小”,活动总是“不新不潮”……三年前,上海浦东新区瞄准民众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长期存在的诸多痛点,率先探索延时服务。
以浦东新区周浦镇为例: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采取“早延时”“晚延时”,将服务时间拓展至早上6时至晚8时30分;位于周浦的上海傅雷图书馆则推出“深夜书房”,为上班族提供夜间“阅读空间”。
在浦东的公共文化场馆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早上的文化服务中心是“银发族”的主场,舞蹈团队、太极拳团队,在此训练表演。晚上的图书馆里,白领们正在“夜读”,累了还可点上一杯咖啡提神解乏。
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宣传委员齐卫平介绍,自从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推出后,周浦大大小小的公共文化场馆吸引了约70余万人次参与,“非常受欢迎”。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体旅游局局长孙毓表示,文化中心夜间服务和内容创新需求很大、呼声很高。
浦东新区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再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升级版”。当日,浦东印发《浦东新区全面深化推进公共文化延时服务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日均12小时、每年365天”的“白加黑”延时服务时间标准,和“大于三分之二服务面积”的空间标准。
与此同时,据此间官方表示,浦东还在全国率先启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标准化研究,力争出台关于延时服务的首个地区性标准文件。
“它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我们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延伸,但它不是简单的延长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乘虎表示,而是“时间对表,内容对心”——延时开放,贴合民众的日常生活“时间表”;并且提供的内容,能精准满足民众的需要。
“当这样的延时开放变为一个常态化,当我们不再认为公共文化机构是我们退休以后再考虑去的场所,”杨乘虎认为,这才是公共文化最重要的初心和本质,“那就是造福于民,服务于民,以人民为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宣传部部长黄玮表示,以“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为目标,浦东打造的延时服务新范式,将刷新人们对公共文化的认知,“让更多人群走进来,心心念念想要来,欢天喜地就爱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