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就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其中提到“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此前,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要“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我们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指明了前进方向。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作为流域经济,长江经济带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因此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建设,既是直面共生共存现实的需要,也是担负共同治理使命的需要。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建设,为长江流域沿江省市贯彻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路径,有助于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
稳步推进长江流域生态共同体建设,不仅要注重各个省市的特色与需求,还要追求区域内部的协调与统一,以共商绿色发展推动省际合作迈向新阶段。既要看到长江流域生态共同体建设的长远目标和迫切需求,也要关注到每一步具体实践中沿江省市的现实问题和困难挑战,不断调整和优化省际合作策略和方法,拉紧合作纽带,稳步推进利益共同体建设。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通过省际共商,沿江省市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全流域的视角谋划生态与发展的融合路径,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在长江流域生态共治实践中,生产空间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空间的有效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高水平保护,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生活空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关系着生产与生态空间的可持续性。共治长江流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政策以及行之有效的区域协作机制,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推动沿江省市全域共建,既要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又要培育生态文化,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当前,全域共建可优先建设长江生态廊道,将流域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的多个生态节点链接形成生态网络,既满足物种的扩散、迁移和交换,也为区域间的水资源管理、环境治理和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撑,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是流域居民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推进长江流域生态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发展共享不仅意味着将长江流域的生态优势共同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还包括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让共同呵护生态环境成为沿江省市各方主体的自觉行动,稳步推进长江流域生态共同体建设,解决好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生态财富的有效转化、合理分配问题,更好实现长江流域区域协同融通,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光明日报)
(作者:文传浩、张智勇,分别系贵州发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房家梁】
步入冬季,反季节的南极成为不少游客青睐的目的地。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各旅游企业纷纷推出极地游产品,其中在明年春节出发的产品中,部分售价近20万元/人的高端舱位早已售罄,目前仅剩舱位也在火热售卖中。事实上,由于涉及产业链冗长,受供应链未完全恢复等因素影响,今年南极游的产品价格较2019年上浮10%左右。此外,与四年前不尽相同的是,以银发族为主流的极地市场中慢慢涌现出中年、青年人的身影。目前,也有旅行社看到极地游商机,提前卡位,备战起明年夏季的北极之旅。
高端舱位提前半年售罄
“疫情前去了北极,这次要把南极补上。”从事教育行业的薇薇同样是一名旅行爱好者,她希望走遍全世界,这其中就包括地球的最南端与最北端。
2018年,在薇薇与她的丈夫在南北极旅游的极限选择中,显然北极成为了“胜者”,原因是“北极圈内是有人类常年在那里生活居住的,有成熟的城市系统运行,比如酒店、超市、餐厅、学校等,所以旅行的难度不大。而南极是一块鲜有人居住的地方,要到达那里需要在阿根廷或智利登上游轮前往,且进入南极的人数是有限制的,同时,南极旅行受天气、航班、船期等因素影响很大”。
如今在四年后,薇薇仍然选择要到南极去看看。与之前的自由行不同的是,这一次她选择了跟团游。“与四年前不同,这次我们夫妻俩要带着年迈的父母,带着他们自由行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限制,跟团游则相对来说会更加省心,旅行社可以代订船票和安排接机、酒店。”
在定好目标后,薇薇便开始筛选产品,“在搜寻合适产品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今年冬季出发的部分产品中有高端舱位售罄的情况,南极游在停滞了三年之后,需求还是很大”。
和薇薇所经历的那样,部分南极游轮产品甚至“一舱难求”。康辉南极游整体负责人柳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今年出境游刚刚重启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备2024年春节假期内出发的南极游产品,售价在199999元/人的套房等高端舱位在7月时便已经售罄,当时的低舱也仅剩个位数,目前在出发前的2个月内还有一定的收客期,但也仅剩主力舱型精选阳台舱位了”。
预订如此火爆的情况也不仅仅发生在康辉。飞猪度假商品运营专家李雅楠表示,往年的极地商品多为单船票,主要面向自由行客人,但今年飞猪新上线了一款包含南极和阿根廷全行程的一价全包商品,在船票之外,提供机票、签证、游览行程等服务。在“双11”期间,10天9晚的海洋胜利号单船票、16天15晚南极+阿根廷全行程这两款商品特别受消费者欢迎。截至目前,已经有不少消费者开始预约出行日期。
此外,途牛南美极地产品负责人也表示,虽然极地游整体销量还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但2024年2月之前出发的南极游轮产品已基本售罄,目前明年春节团期的舱位比较充足。不难看出,在出境游重启后的第一年,不少消费者都希望去极地进行探险旅游,高端的南极游产品逐渐升温。
价格较2019年上浮10%
在选择南极旅游的消费者不断变多的同时,薇薇还感觉到南极游产品的价格相比三年前有一定增长。“我们预订的是全程商务舱机票,船选的是满载仅76人且为最高破冰级的新探险邮轮,价位会偏高一些,再加上旅行社接机、住宿、餐饮和安排一日游览等费用,总价大概在27万元/人,这个价格要比疫情前贵了一些。”
北京商报记者在旅游平台上看到,南极游产品的价位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根据航线、舱位、行程天数的不同价格会有一定的差异。针对产品价格,途牛南美极地产品负责人还表示,相同的极地产品价格同比2019年增长了10%左右,主要是相关目的地国家汇率变化和通胀因素。随着新船增加和旧船陆续退市,价位在5万元左右的极地游产品基本退出市场,当前北极游价格在7万-8万元,南极游产品最低价格在9万元左右,市场进一步收缩到高净值客群。
针对部分南极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平天下集团总裁张志利也给予证实,“部分产品价格较2019年会有10%左右的涨幅。原因之一在于报名南极游轮的客人不断增长,另外因为在过去的三年中,很多游轮公司都推出了新船,新船在更新换代”。
除了船票上涨之外,供应链尚未完全恢复也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变化。薇薇说道,其实南极的船票价格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船的载客量、船员和客人比例、舱位等级、进入南极的方式(飞进飞出/船进船出等)、船的抗冰等级、下水年份、设施、经营船司的经验等,都会直接影响船票的价格。“我们今年选的是最贵的船之一,所以单从船票来讲,价格并没有不合理的浮动。主要是机票的价格比往年涨了不少,比如从北京经阿姆斯特丹转机到圣地亚哥的航线,商务舱的价格要比2019年贵了2万-3万元。”
正如薇薇所说,目前境外供应链的成本都在增加。柳阳指出,“航司的运力现在还未完全恢复,以前是从国内飞往美国,再转机到南美,至少需要经过2段航班,由于现在跨境航线少,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从中东的某些国家去中转。同时,我们还会有陆地观光的体验,观光资源成本也在同步增长,所以产品价格整体会上浮10%左右”。根据航班管家数据,11月27日-12月3日,中美航班恢复率为21.8%。
一直以来,动辄上万元一趟的南极之旅更容易受到有闲有钱的中老年人群的偏爱,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想要来一场这样的极地探险。
已经32岁的摄影爱好者孙骥对南极十分向往:“这几年一直在攒钱,想去拍南极的极地风光和各种野生动物,准备玩趟最普通的南极半岛线就行了。看了‘前辈们’晒的各种大片,自己心里很痒痒,也想把南极装在相机里带回来。”
像孙骥这样期待南极之旅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现在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开始交流极地游的经历与经验,他们大多会选择自由行,自己订机票和船票,这个市场正在慢慢变“年轻”。从事电子商务市场研究的岚珊(化名)曾在2019年去过一次南极,据她回忆,当年那艘前往南极的游轮上,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并以老年人居多,但具体到中国游客,年龄段则以中年为主。
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也坦言,2019年前,南极游客源主要集中在有积蓄且空闲时间充裕的银发族,50-60岁刚退休的中老年游客更多,占比能达到七成到八成。但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年轻人也开始尝试极地产品,并且他们在选择极地产品时,一般会找旅行社购买单船票,行程安排会更加灵活。
随着旅游市场逐渐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开始向往极地旅游,加之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之下,众多传统旅游企业开始逐渐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销售,进一步增加了极地游产品的曝光度。
商家提前卡位夏季极地游
消费者不断涌现的需求,透露出该市场所蕴藏的无限潜力,各旅游企业也嗅到商机,纷纷针对极地市场推陈出新。
据“企鹅环游”公众号,IAATO(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公布的2019-20南极季(2019年10月到2020年4月)的游客国籍数据,全球总共74381人次到访南极,中国8132人次,排名第二。另外,李雅楠还表示,业内预计2024-25季中国游客会恢复到2019年65%,2025-26季恢复到2019年100%。可见,中国游客对于探索南极的好奇心越发强烈,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游客在三年前去南极旅游的人数增速特别快,所以往返南极的游轮数量也在增加。”岚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现在旅行社推出的产品种类非常丰富,会按照中国大众的口味定制,像“进极圈的仪式感”“看帝企鹅宝宝的需求”“为晕船游客提供一半船程改为飞机的线路”以及“顺便游览南美洲的意愿”等,这些因素都会被考虑进新产品的行程中来。
需求的扩大,就把压力给到了各旅游企业,不少旅行社已经开始提前售卖针对暑期的北极产品。柳阳介绍,夏季的重点是北极产品,康辉目前正在策划针对明年暑期出发的北极游产品。事实上,已经有企业提前10个月就开始了布局。“众信旅游在今年推出了售价46万元/人的全球首发·双北极点产品‘地理北极点+地磁北极点+斯瓦尔巴群岛23日’,明年9月初出发,主打高端、高品质的体验。”李梦然还介绍道。
谈及极地市场整体的恢复情况,途牛南美极地产品负责人作出了预测,未来两年是极地游的恢复期,相关产品也会随着消费者数量和需求的增加不断迭代。
“当玩家逐渐增多后,市场就会显得拥挤。不同的路线、游轮、登陆点、目的地,会产生不同的服务与体验,所以这也促使各企业在做极地产品时,更多地需要考虑产品的差异化、多样化。未来的极地产品会慢慢由高净值人群走向大众。”柳阳还谈道。
北京商报记者 吴其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