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落下帷幕。500多家分布在各自产业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美国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20%。这表明,加强供应链合作,拒绝“脱钩断链”,是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的共同心声。中国也通过主办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向世界展示了中方始终坚定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大国担当。不过,就在全球共同奏响供应链合作的强音之时,“脱钩断链”的杂音再次出现,个别国家以“安全为由”颠覆全球现有供应链网络的小动作频频。
如果说,中国政府对待全球供应链合作的态度以“包容合作”为底色,那么,美国政府则是以“脱钩”“抢夺控制权”为特征,这从近期两国的动作就可见一斑。
据香港《南华早报》12月3日报道,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吴国安接受采访时称,美国要求那些将业务转移到越南的当地出口商遵守“不成文规则”,即不得在中国内地或香港注册公司,必须在新加坡注册,否则将受到美国的全面抵制。此前,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白宫版的“供应链韧性委员会”。与之配套的30条新措施,据称旨在“加强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供应链”,减少医疗产品对所谓“高风险外国供应”的依赖,加强对半导体供应链的“监管”等等。其本质依然是搞“脱钩断链”“另起炉灶”。
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第一科技强国,美国对于全球供应链网络的疑虑甚至恐惧,荒唐得有些可笑。全球供应链网络是在全球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资本实力雄厚的美国公司不仅是这一进程的推动者,更是受益者。时至今日,美国公司依然位于很多产业链的最顶端,分走了整个产业链利润蛋糕中最大的那一块。然而,美国政府却认为,美方不仅要享有最丰厚的利润,还应将所有的控制权牢牢捏在手里。可见,美国的焦虑感并非来源于简单的利润分配问题,而是霸权思维使然。
因此,美国不断泛化所谓“国家安全”问题,企图将供应链合作“武器化”,变成维系美国霸权永固的工具和阻碍别国发展的利刃。而过往的经验一再证明,用行政手段破坏历经几十年自发形成的成熟供应链网络,无异于螳臂当车。近年来,的确有外资企业迫于美方压力将供应链移出中国,不过,中国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科研水平、成熟劳动力方面有巨大的比较优势,又让这部分移走的供应链也只是形式上与中国“脱钩”而已。
此前,美国哈佛商学院经济学者劳拉·阿尔法罗和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副教授达文·楚共同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美国以为减少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就能降低对华依赖,可产业链经由越南和墨西哥等国再分配后,其实,美国和中国的间接供应链联系仍完好无损。凭空增加的中间环节,只是让中国损失了点组装费,但增加的成本却由美国消费者埋单。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此前也发布报告称,美国拜登政府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的进口来源地中,中国占比平均超过30%,对华出口在整体出口中的占比约为20%。虽然美国通过加强与“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的关系,努力使其疏远中国,但这些国家的对华经济依存度却不降反升。
近来,美国的通胀水平持续高位运行,直接拉低了拜登的支持率。而美国强行拆解、重组全球供应链的行为,便是推高其国内通胀的原因之一。这样看来,在出台本轮“供应链新政”时,拜登政府将其标榜为“美国赢得21世纪竞争的开始”,或许既为安抚国内反对的声音,也为自己壮胆。不过,美国巨头企业齐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用实际行动驳斥了美国政府:“脱钩断链”换不来优势,更赢不了竞争,深化合作才是出路。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编辑:叶攀】
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 题:申城青年藏家喜好多 大众收藏守护城市烟火
第二届上海市民(青年)收藏大展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文化馆举办颁奖仪式,120人获“才俊奖”,30人获“提名奖”。老电表、地铁卡、银行存折、电影海报、筷箸文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曾经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物件,成为沪上青年藏家们的收藏主题,林林总总勾勒出上海的城市烟火。
非挚爱,不收藏。青年藏家的收藏喜好,折射出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看!我用这么多漂亮的娃娃摆满了我的柜子!”在外企工作的“95后”沈轶桦是盲盒的“深度爱好者”,喜欢利用碎片化的休息时间到附近的盲盒贩卖机抽取盲盒,以此“点燃”工作、生活热情。8年间,沈轶桦收藏了近2000件盲盒,Molly、小甜豆等“长在审美点上”的娃娃让她获得了满足感,“拆开盲盒时很解压,拥有喜欢的娃娃很快乐。”
“80后”师伟收藏的动画片单曲CD在黄浦区文化馆展出。 中新网记者 王笈 摄
也有青年藏家热衷于“为情怀买单”。“80后”师伟从初中开始收藏动画片的单曲CD,涵盖《灌篮高手》《中华小当家》等热门动画,认为这些CD记录了自己在那个年代的喜乐;同是“80后”的吴浩则收藏了姚记、狮牌等品种的扑克牌上万副,并对不同版本进行了研究,觉得“黑红草方也别有风味”。
Boardroom是“90后”白一帆收藏的500块滑雪板的“家”。 受访者供图
让主办方始料未及的是,青年藏家对体育的钟爱,让体育文化收藏自成一类。黑胶唱片滑雪板、中国奥运冠军签名滑雪板……上海八号桥创意园区内的Boardroom是“90后”白一帆(网名“比利白”)收藏的500块滑雪板的“家”。作为一位滑雪博主,白一帆自2012年起收藏单板滑雪板,偏好限量和联名滑雪板。在他看来,上海有那么多有活力的人,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潮流运动,“单板滑雪虽然来自远离城市的大山,但是它那种个性、时尚的灵魂也可以根植在上海。”
“90后”张融琦收藏的邮品在黄浦区文化馆展出。 中新网记者 王笈 摄
还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却又与众不同的藏品,让老一辈收藏家感慨当下青年人“视野很广、下了功夫”。收藏邮品并不稀奇,但“90后”张融琦收藏了约500件无法投递被退的邮品。新中国早期的通讯方式以信件寄递为主,由于收信人地址不详或错误等原因,形成无法投递的邮件。在张融琦的邮集中,可以看到47次投递退回邮件实寄封等重要邮品,每一件邮品背后都深藏着一个远隔千里的故事。
据悉,本次收藏大展由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收藏协会主办,针对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的49周岁(含)以下的青年市民,旨在发掘海派收藏的青年力量,展现上海民间收藏青年群体水平。主办方呼吁更多青年人加入到文化守护与传承的队伍中,用收藏记录和展示时代风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