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5日电 题:制止餐饮浪费再添标准化助力《绿色外卖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中新财经记者 刘文文
制止餐饮浪费再添标准化助力。记者5日从中国饭店协会获悉,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全国饮食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饭店协会牵头制定的《绿色外卖服务规范》(GB/T43285-2023)推荐性国家标准近日发布实施。
近年来,外卖已经成为现代人解决就餐问题的重要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21亿,占网民整体的48.8%。2022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1万亿元。近年来,国家发布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将外卖列为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减塑等绿色化发展的重点领域。
此次《绿色外卖管理规范》的发布实施是通过标准将绿色餐饮服务进行推广,是对制止餐饮浪费、减塑行动的积极响应。标准从多个方面为餐饮企业开展绿色外卖服务管理活动提供指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一是从外卖餐品制作环节,提出了绿色外卖餐品原材料采购、餐品制作与餐厅运营要求。在餐品原材料采购方面,要求采购安全健康的原材料,建立可追溯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减少食材损耗。在餐品制作与餐厅运营方面,要求提升水与能源的利用效率,妥善处理废弃物与污染物,减少各环节的食物浪费,并提供安全的食品。
二是从外卖餐品供应环节,提出了外卖包装、配送与垃圾处理要求。在外卖包装方面,要求提供安全性、环保性、减量化的外卖包装形式与材料。在外卖配送方面,要求选择合理路线,科学装备,以减少能源消耗。在垃圾处理方面,要求实行垃圾分类,科学处理垃圾。
三是从绿色外卖管理优化环节,提出了绿色外卖展示、绿色宣传与绿色质量管理要求。在绿色外卖展示与绿色宣传方面,均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在绿色质量管理方面,要求建立绿色采购质量管理制度与考核方法,从管理层面保障绿色外卖的运营。(完) 【编辑:钱姣姣】
中新网锡林郭勒12月5日电 题:乌兰牧骑的66年:扎根基层,不落下一个蒙古包
冬日的锡林郭勒草原已被茫茫大雪覆盖。天刚蒙蒙亮,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就做好下乡准备了。大家穿好演出服,拿好器具,有说有笑地上车。车上,他们有的讨论接下来演出细节,有的已经在亮嗓子开练了。
成立于1957年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的第一支乌兰牧骑。现任队长扎那告诉记者,仅今年,队员们深入农牧区等基层演出已超百场,“我们的宗旨就是,不落下一个蒙古包。”
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的嫩芽”,是活跃在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的红色文化工作队。公开材料显示,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每年演出超7000场。自首支乌兰牧骑成立以来的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聚焦现实题材,累计创作演出1.3万多个节目,累计行程130多万公里,为各族群众演出36万多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
“建队之初只有6个人。为了实现舞台业务上的一专多能,不管春夏秋冬,前辈们都坚持苦练,在马棚里练,在羊圈旁练,在草地上练,在沙滩上练。”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也成立于1957年,吴恩是如今的队长。他告诉记者,每年下乡演出也有上百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看到和听到的新气象、新故事,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展现出来,为农牧民送去更多欢乐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并不是每次演出都顺利。有一次天公不作美,演出就是在大雨中进行的。大家都又湿又冷,但村民们跟我们一样,热情高涨,每个人眼睛都是亮亮的。”丛晓雅2015年加入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是一名舞蹈演员。2019年的一场演出,让她记忆犹新:“刚开始是小雨,音响设备都盖着塑料布。后来雨太大,怕设备淋雨损坏,临时更换了节目。”
(资料图)图为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正在下乡演出。于秉正摄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演绎的作品会从基层农牧民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细致观察、切身体验。”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那仁德力格尔入队已20年。他解释说,农牧民生活是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
“乌兰牧骑老来给我们演出,跟我们交流。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吉亚图是巴润宝拉格嘎查牧民,他很喜欢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笛子演奏《喜悦》,觉得的确吹出了牧民喜悦的心境。“我自己也喜欢音乐,队员们每次下来还会教我声乐、谱子、音乐技巧和知识。当然希望他们还能多多地下来。”
乌兰牧骑不仅演出农牧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同时也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这些年来,不少乌兰牧骑纷纷以“乌兰牧骑+”为方式,组建“草原综合服务轻骑队”,将下乡演出与“固本强基”工程,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结合,开展基层综合服务活动。
(资料图)图为东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赴中蒙边境嘎达布其镇开展基层服务活动。东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供图
“对我们乌兰牧骑队员来说,一专多能从来就不仅仅局限于文艺演出,而是指为丰富农牧民精神生活的多种本领。”扎那如是说。
现如今,乌兰牧骑的演出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有了更新颖、更便捷的呈现方式。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位于中蒙边境,希吉日不仅是当地乌兰牧骑的舞蹈编导、舞蹈演员和主持人,还是网络乌兰牧骑的运维工作人员。“和网络接轨,我们的声音才能传得更远。网上乌兰牧骑是目前宣传乌兰牧骑工作的最直接,反馈最快,受众率最广的一个渠道,直播则是涨粉最快的方式。”
她告诉记者,自2020年3月试水网络推广以后,他们在不同平台开设视频账号,发布有关演出信息、作品、演出现场、日常政策宣传等内容的短视频。“我们光抖音政务号已发布452条视频作品。数据最好的一条是队员演唱长调的。目前点击率56.3万,评论超2300条。”(完)